私中自主招生爭議再起!全教總理事長喊話教育部,不應以選才招生限制私校發展!

私校招生模式被質疑

私立國中的招生管道相較於公立國中較為窄門,因此很多私校為了吸引學生,紛紛舉辦各類型的入學營隊,或透過入學考試篩選學生。不過,這些招生方式也常被詬病是「小聯考」,讓立法委員提出修法案,企圖遏止私校招生亂象,但朝野協商至今卻沒有進展。

最近,教育委員會審查國民教育法草案,私校招生再度引發討論。教委會通過附帶決議,要由教育部研議修正私校法,規範私校不得以測驗、口試、審查成績或其他任何類似考試等方式招生,此舉引起了不少家長的焦慮,並掀起了剝奪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爭議。

全國私立中學聯盟(私中盟)對此修法方向難以苟同,質疑這不僅不尊重私人興學的自主性,更剝奪家長教育選擇權。廣大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因應,紛紛擔心私校是否會在修法前改變招生模式,讓想把孩子送入私校的家長,感到如此遙不可及。

私校招生方式多樣化

為了在公立國中招生前能夠先「留住學生」,每年3月和4月是私校招生的旺季。然而,前年底有傳教育部有意修法根除私中小聯考亂象,朝野卻無共識卡關至今。相反的,中部多所私校嗅到改革契機,今年首度改採多元入學,但卻引起了「軍備競賽」的爭議。北部私校仍舊獨鍾考試招生,而南部私校因為少子化的影響,幾乎是一登記就錄取。

今年,私校招生模式呈現一國多制。但這並不代表私中的招生形式已全面轉型,仍有不少私中仍舊採用傳統考試招生,尤其是北部地區。南部則因為少子化影響,私中幾乎是一登記就錄取。不過,自從前年傳出教育部有意修法根治私中小聯考亂象後,各地私中均開始探討招生改革之路,中部多所私中今年首度改採多元入學,引發熱議。然而,私中招生改革不僅令私中學子陷入焦慮,也引起了家長的反彈,並引發了學界對於教育選擇權與學習品質之爭。

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查國民教育法草案期間,私中招生問題也成為熱門議題。最終,委員會通過附帶決議,要求教育部研議修正私校法及其子法相關規定,規範私校不得以測驗、口試、審查成績或其他任何類似考試等方式招生。這項決議引起了私中界的不滿,全國私立中學聯盟(私中盟)質疑此舉剝奪了私人興學的自主性和家長教育選擇權,導致私中的未來發展不明朗。但在廣大家長的眼裡,修法對他們最大的影響就是私中學位更加難以取得,讓他們更加焦慮。因此,私中招生問題不僅涉及到私中學子的命運,也關係到家長的權益和學習品質的提升。

私校自主性受到修法挑戰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認為,若教育部有修法決心,應呼籲立法院盡速重啟協商,否則私中依然能夠尋找其他方式來進行選才招生。然而,基於教育基本法第4條,人民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私中盟輪值主席汪大久卻主張,憲法相關條文明訂「私人興學自由」,所以當錄取學生與辦學方式的自主性受到限制時,即屬於剝奪私人興學自由。然而,教育部於近期通過決議,修正私校法,規範私校不得以測驗、口試、審查成績或其他任何類似考試等方式招生,對此私中盟難以苟同。

私校自主性與教育選擇權爭議

私中盟另一位輪值主席温順德則強調,前年底教育部提出修改私校法,禁止私中考試入學,改為登記與電腦抽籤,此舉引發私中與家長反彈,而立委現在要求教育部研議修正私校法及其子法相關規定,又讓私中與家長們擔心,是否又會回到登記與電腦抽籤管道。此外,温順德強調,私立中小學每年為國家省下鉅額教育經費,但卻未受到政府任何補助,因此私校應該給予更大彈性辦學空間。然而,修法是否剝奪了家長教育選擇權、是否會讓私校的辦學空間更受限制,此類問題仍是私中與政府之間的一個爭議焦點。

私立國中改採多元入學,仍需納採多項表現

私立國中改採多元入學已成為近年來教育改革的趨勢,但家有私中學生的陳姓家長質疑此舉其實是換湯不換藥,仍然需要納採多項表現,如小學成績、國語、英文、數學等競賽或檢定表現。即使是取消入學考試,仍然需要家長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參與活動、檢定等,為孩子增加多元表現,並在成績單上獲得好成績。家長們在私中交流社團中討論各種多元表現,許多人在忙於升學選擇的路上感到焦慮不安。因此,雖然多元入學制度不像傳統入學考試那麼唯一,但對家長們而言,仍然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以確保孩子能夠被錄取。

私立國中多元入學制度引發家長不同立場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私中議題在家長圈也存在「二派立場」,一派認為政府應尊重教育選擇權,也就是維持競爭現狀,交給私校自由招生;另一派則認為應還給孩子快樂童年,教育部適度控管是好的。家長之所以選擇私立學校,往往是因為對公立學校缺乏信心,而私校的多元入學制度也是一個反應家長對教育制度的不滿和期待的例子。王瀚陽認為,教育部應該檢討為何會有這種情況發生,而不是只修正私校法。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

對於私中改採多元入學制度,教育專家也紛紛表達看法。陽明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林清山認為,私中應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而非僅著重學科成績,因此應採用多元入學制度。他表示,學生的學科成績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同時應評估學生的課外表現、志願服務、特殊才能等多方面素質,以綜合評估學生是否符合學校招生要求。此外,他也呼籲學校要在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以應對未來多元化的社會需求。

平衡制度與家長期望

然而,私校改採多元入學制度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教育部主管教育行政的副部長林明溱指出,多元入學制度需要學校具備較高的專業評估能力,以確保入學考試的公平性與客觀性,並避免變成家長為了升學而為孩子培養各種競爭力的場所。此外,多元入學制度也需要統一的評估標準,以避免各校之間出現不公平的情況。

私校改採多元入學制度的實行,不僅是學校與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家長應該放下過度的期望,以平和的心態陪伴孩子成長,並給予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孩子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發展自己的潛能。同時,學校和教育部也應不斷改進評估制度,以提高多元入學制度的公平性和客觀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私中入學制度有改善空間

私立中學的新制度多元申請入學,受到不少好評,但陳炤華副校長也坦言,第一年的實施還有改善的空間。各校已經開始初步研議,並計畫在明年將備審資料減少到至多5件,以校內表現資料為主,減輕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如果能夠不斷地改進,多元申請入學應該會成為可長可久的制度。陳炤華也提到,他難以認同私校不得以測驗、口試、審查成績等方式招生的修法方向,並表示如果改為登記與抽籤入學,公立明星國中跨區就讀問題也需要一併解決,應該將全部改為抽籤入學。

私校入學應讓所有學生公平競爭

侯俊良提醒,私立中學入學不應設任何條件,所有想進私校的學生都應該能夠公平競爭。私校並不缺少學生,如果篩選了同質性高的學生後,再強調自己的教學品質好,沒有人會接受這樣的論點,這也不利於多元社會發展。私立學校應該重視各種實作人才,而非只著重學科菁英。教育部表示,有關立法院所通過的附帶決議,國教署後續會積極進行相關研處,意味著私立中學的招生政策,還有待進一步的檢討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