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起源 台灣計程車顏色統一化的歷史

在台灣的社會文化中,人們習慣性地把計程車稱作「小黃」,這個俚語已經深入民心,甚至小孩子都知道。但很少有人會去追究,這是從何時開始,街頭的計程車變為黃色呢?

實際上,這是由交通部在1990年時所推出的一項政策,並在1991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項將計程車顏色統一的政策,在國內引發過不少的爭議。交通主管機關強調,此舉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管理,同時也能減少犯罪分子利用計程車進行犯罪,防止自用車違規營業載客,因此才決定將全國的計程車顏色統一。

禁令爭議:黃色十八號與私人車主的選擇權

在這次顏色統一的過程中,選擇了被定義為「黃色十八號」的特殊油漆色彩,作為計程車的專用色。為避免公眾混淆,法規亦對這種專用的黃色作出了限制,禁止一般自用小客車使用與計程車相同的黃色。然而,這個禁令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政府這樣的限制過於嚴格,嚴重侵害了私人車主的選擇權和自由。這場對於黃色的爭奪,成為了當時台灣社會一項關注的焦點。

實施挑戰:經濟和執行成本的問題”

另一方面,統一計程車顏色的決定也牽扯到經濟和執行成本的考量。若將全國的計程車一律改為黃色,將需要大量的油漆和改裝工作,這對於計程車業者和政府都會帶來一定的負擔。

因此,有聲音提出,政府應給予適當的噴漆補助,以降低業者的負擔。同時,要實施這項政策,還需要一套完善的監管機制,以確保計程車業者和車主能夠遵守相關規定。這些都是在實施顏色統一政策時需要考量的因素。

四年緩衝:從灰色到黃色的轉變

經過當時政府與民間業者的協調,最終確定了一個四年的緩衝期。也就是說,在那四年的時間裡,全新出廠的計程車及新車都需要直接採用黃色,而舊有的計程車則可以在那四年期間內進行顏色的更換。因為一開始就以黃色作為計程車的統一顏色,所以也有助於促進舊計程車的汰換。在這四年的過渡期間,政府與民間的協調努力,使得這項顏色統一政策得以順利實施,而「小黃」的形象也就此深入人心。